在3月19日举行的“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”上,人口老龄化成了金融机构聚焦的重点话题之一。
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,多位银行人士及保险人士认为,当前我国必须重视老龄化给经济带来的影响,同时第三养老支柱发展迎来了重要机遇期。银行、保险等机构也应打造财富管理体系,为养老金融客户提供局部可闭环、可循环的业务。
人口老龄化将产生深远影响但并非洪水猛兽
2022年,中国人口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负增长,全年出生人口降到1000万以下,相应地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凸显。对此,与会的多位金融机构高管认为,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有其必然性,同时也将对我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。
兴业银行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吕家进表示,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既有各国的一般趋势,也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点。
“从一般趋势看,随着工业化推进、生产力提高,生育的机会成本变大,养老的保障条件变好,低出生率、低死亡率成为常态,发达国家普遍会进入老龄社会。”吕家进表示,从中国特点看,中国有独特的生育文化、人口规模巨大、人力资本持续积累、数字经济蓬勃发展,尤其是党和国家已经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,近年来作出了逐步放开生育政策、研究延迟退休年龄、健全养老保障第三支柱体系等一系列重大部署,人口老龄化受到高度重视,可望得到较好应对。
华夏银行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李民吉亦认为,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基本国情。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、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,预计2025年,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3亿,2035年突破4亿、占比超过30%,2050年左右达到峰值4.87亿,届时占全国人口的34.8%、亚洲老年人口的2/5,这一进程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基本同步。
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影响广泛而深远。吕家进指出,中国区域发展很不均衡,区域之间的人口迁移尤其是劳动人口迁移越发明显。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,随着劳动人口外流,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,民生支出增多,地方债务风险变大;同时,随着储蓄率下行,区域内的存款竞争更加激烈,一些中小银行存款成本变得更高,利差缩窄压力加大,对平稳发展形成挑战。
李民吉亦认为,人口老龄化影响社会资本积累,减少劳动力供给,拉低潜在经济增长率;另一方面,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压力。“但人口老龄化不是洪水猛兽,这将对壮大银发经济、发展养老金融、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有正向效应。”
养老金替代率下降需加快养老第三支柱建设
某保险公司董事长叶海生指出,当前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发展的速度是最快的,同时我国人口基数亦是最大的。但当前,我国养老金市场呈现出两个特点,其一是积累严重不足,其二是替代率逐年下降、保障水平参差不齐。
叶海生提供了一组数据显示,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对其工作时的工资替代率在1999年达到最高值,约为77%,目前则低于40%。而国际劳工组织的最低标准为55%。这意味着我国养老金已经无法起到保障作用。
“发展养老金市场,尤其是第三支柱正面临重要的机遇期。”叶海生表示,若我国第二、第三支柱养老金到2035年可达到60万亿规模,即与第一支柱养老大体持平,就意味着中国已经很好地解决了世界约1/3人口的养老问题。而第二三支柱的发展,主要依靠金融机构在养老金融领域的持续发力。
实际上,人口老龄化正在通过储蓄和投资、收入再分配、生产和消费等变化,影响银行经营发展,其中亦蕴含着诸多发展机遇。
李民吉表示,总量上未老群体对财富的“跨期管理”需求增加,结构上财富从储蓄端转向投资端,期限上从短期交易转向长期投资,风险偏好上从较高转向稳健。同时,养老金金融、养老服务金融、养老产业金融发展前景广阔、大有可为。
在他看来,银行需要强化客户经营、投顾销售、产品供应、科技赋能,提供一流客户体验和价值创造;不断完善资产配置策略,满足全客群的多样性财富管理需求。同时创设和引入个人养老金融产品,推出适配不同家庭生命周期场景的资产配置解决方案。还要聚焦老年药品制造,老年医疗器械和康复辅具制造,老年智能与可穿戴装备制造,机构养老照护,智慧养老服务等重点行业,创新产品模式,深入服务养老产业链。
此外,吕家进认为,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,还需要大力支持高科技创新应用,为破解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崭新的中国方案。商业银行在其中亦要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,促进数据市场完善规则、增加交易,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,推动数字经济更快发展,让中国在“人口红利”之后及时形成“数字红利”。
“我国也应努力维持高储蓄率比较优势。”吕家进指出,商业银行作为提供储蓄基本服务的金融机构,要帮助居民做好全生命周期的财富规划,提供更加丰富的储蓄产品,畅通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渠道,提升财富管理专业能力,努力使广义的储蓄率仍然保持相对较高水平。
吕家进还指出,大型银行要积极担当欠发达地区政府的财务顾问,发挥专业优势,盘活存量资产,重整债务结构,提升综合财力,帮助中小银行提升资产负债管理、风险管理及数字化经营能力,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风险的底线。(文章来源:贝壳财经)
341506个用户完善保障计划